事关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发展,教育部发布两项重要指南

记者 辛圆

据《人民日报》周一发布消息,教育部基础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近日正式发布《中小学人工智能通识教育指南(2025年版)》(以下简称《教育指南》)和《中小学生成式人工智能使用指南(2025年版)》(以下简称《使用指南》)。

《教育指南》旨在构建一套科学完备的人工智能通识教育体系,该体系以素养培育为核心,通过螺旋式课程设计实现从认知启蒙到创新实践的素养发展:小学阶段注重兴趣培养与基础认知,初中阶段强化技术原理与基础应用,高中阶段注重系统思维与创新实践。

《使用指南》明确了生成式人工智能在中小学教育中的三大类核心应用场景。

之一类应用场景是促进学生成长。围绕不同教育阶段、不同类型的学生学习成长的多样化需求,面向特定场景应用生成式人工智能,提供个性化的支持和指导,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。

第二类应用场景是辅助教师教学。生成式人工智能可为教师提供教学准备、课堂实施、课后辅导及教学研究的全面支持。依托其精准分析与内容生成能力,教师可优化资源配置,提升教学效能,助力构建人机协同的高效教学体系。

第三类应用场景是支撑教育管理。教育行政部门、学校和教师可利用生成式人工智能管理文本生成和智能分析数据,优化日常办公、教育监管与评价决策,提升管理的精准性与科学性。

《使用指南》强调,在中小学应用场景中,应以保障个人隐私和数据安全为前提,通过规范化使用充分发挥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潜能。小学阶段禁止学生独自使用开放式内容生成功能,教师可在课内适当使用辅助教学;初中阶段可适度探索生成内容的逻辑性分析;高中阶段允许结合技术原理开展探究性学习。

保障措施方面,《使用指南》提出,学校应加强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应用环境建设和使用素养培育。明确生成式人工智能的进校准入机制,积极营造支持生成式人工智能教育应用的校园文化氛围。针对不同学龄阶段学生,基于差异化的教育场景目标,制定差异化、递进式的人工智能应用策略。

《使用指南》还提到,教师不得将生成式人工智能作为替代性教学主体,禁止直接使用AI回答学生问题或提供咨询;应避免直接使用AI生成内容评价学生;严禁将个人信息、考试试题等敏感数据输入AI工具,防止数据泄露与隐私侵害;未经授权不得利用AI复制传播他人作品,避免著作权侵权;避免过分依赖AI抄袭工具。学生应避免在作业中简单复制生成式人工智能工具生成的内容;避免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参加考试与测验,不得利用生成式人工智能作弊。

  • 美元指数短线快速拉升 离岸人民币走弱,日内贬值近300点
  • 农行再回应客户办理业务期间离世:亲属连续三次输错密码,理解亲属悲痛,将协助做好善后
  • A股低开高走全线收涨,多只航空股连板
  • 特朗普:俄乌会谈可能会有好结果
  • 世界期待中美对话合作带来更多确定性和稳定性
  • 多位正部级组长率队,中央指导组陆续进驻21个地方和单位
  • 谷雨首个快闪空间亮相上海,蓝瓶咖啡跨界联名Marimekko|是日美好事物
  • 百利天恒董事长向复旦捐赠三千万元,用于支持创新药物靶点发现等师资建设需要
  • 达安基因董事会又内讧!公司从暴赚百亿行至巨亏9亿
  • 墨西哥央行降息50个基点至8.5%,因贸易和经济前景的不确定性
  • 来福车(Lyft)实施股票回购后股价上涨20%
  • “只有傻瓜才不收”,特朗普接受卡塔尔豪华飞机引争议
  • 佩斯科夫:若普京认为必要,将公布土耳其谈判俄方代表人选
  • 沧州低空经济起飞:飞行汽车开启千亿赛道,通用机场布局文旅体验
  • 牛市早报|中方调整对美加征关税措施,五部门约谈外卖平台企业
  • 基本面 | 连续创新高!12月全国企业就业人员每周平均工作49小时
  • 1.7折起!信用卡现金分期利率低过消费贷,你会用吗?
  • 学规定 强作风②:精简会议活动|理论及时语